重磅!十位权威专家把脉疫后中国经济走向

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松绑房地产调控政策苗头,重回依赖房地产的老路会断送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金融增加流动性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之策,如何有效传导给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性课题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质上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体现,要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作为提高治理能力的头等大事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当前承压的大大小小市场主体正在快速修复更新中,经济的脉搏是否恢复了强劲的跳动节奏,个体细胞是否充盈,从中枢神经到毛细血管,还有哪些环节需要清淤畅通?密集出台的各项救治措施如何精准到位?新基建是4万亿元的翻版吗?楼市会否卷土重来?各项政策措施如何高效抵达神经末梢,协同发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会动摇吗?

《瞭望》新闻周刊邀请多个领域的十位权威专家,把脉疫后中国经济走向。

守住天时地利警惕灰犀牛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还在,不会因为疫情而丧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这一点特别重要。仅以日用消费品来说,2019年销售额超过40万亿元;物流市场是经济活跃度的指标之一,2019年我国物流市场流转的市值接近300万亿元;再加上进出口总额4.7万亿美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接近16万亿元。这是近400万亿元的大市场,是中国巨大的红利。

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制造业规模超过了美国;从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出口超过美国。当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变,这是天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有1396个县没有发生疫情,占我国全部县比重的46%。这些地方防止输入风险,就可以开足马力恢复生产。区域差异显现出梯度效应,这是我们的地利。

疫后经济危中有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关键问题是怎么抓这个机。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压纾困。这对稳定人心、稳定预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避免政策上过量放水。

水会不会流进楼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科研部副主任王小广认为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松绑房地产调控政策苗头,重回依赖房地产的老路会断送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在他看来,房地产依赖症是一些地方官员懒政的表现,是对当前经济形势错误认识下的错误做法。

当前形势不等于趋势。王小广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较大,可能会对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产生下拉1个百分点左右的影响,估计二季度将开始迅速恢复。